12月16日~17日,2020 创业邦100未来商业峰会暨2020创业邦年会在北京举行,参会嘉宾们共同探讨了在2020年疫情影响下的创业新风向。
在创业邦副主编孙乐主持的“中国硬核科技的践行之路”圆桌对话中,九州云联合创始人李开与云英谷创始人兼CEO顾晶、基本半导体创始人兼董事长汪之涵进行了深入探讨,犀利观点如下。
“中国硬核科技的践行之路”圆桌对话现场(左起分别为顾晶、汪之涵、李开、孙乐)
以下为李开的圆桌对话内容:
硬核科技门槛不高,路漫长
孙乐:硬核科技这个词在中国的创投圈早已不再陌生,我们今天有幸邀请到不同领域践行硬核科技的企业家们,让大家从创业者的角度谈一谈中国硬核科技的发展之路。首先想问一下大家对硬核科技的看法是什么,硬核科技的特点是什么?
李开:在国内环境下,特别是软件或者互联网公司,谈硬核科技这个词会比较难以回答。我更想说的是硬核基因。因为技术有可能会被超过,人员有可能流失,软件也有可能会被对手复制,有时候做硬核技术是比较难的。但是硬核的基因是可以保存的。
我举个例子,我虽然是做技术的,有时候在线下经常看几本书,《枪炮、细菌和钢铁》、还有《第三种黑猩猩》。里面讲在人类发展历史上,黑猩猩、倭黑猩猩与我们的差别只有0.7%左右,为什么我们可以成为人类?最基本的差别就是人类能够说话,能把知识保留下来,这对人类来说就是一种硬核基因,是人类有别于黑猩猩突出的地方。
硬核科技可能是在某个时段中出现的,但是硬核基因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更加有效。
国产替代深入人心,但旧债要补上
孙乐:现在大家非常关心的国产替代问题,核心技术国产化在各位行业里面是否存在瓶颈,各位如何进行核心技术储备的?
李开:国产替代需要从两个维度思考:是新的机会还是旧的负债。新的机会由于市场够大,总能得到很好的提升。但旧债就有一定的困难,市场和供货成本倒挂欠下旧债必须要去补。
我们自己本身是做软件的,我自己也是担任两个开源基金会的董事。对于软件行业来说没有什么不能替代。软件可以替代,算法也是可以的,但硬件就很难,硬件只能跟工艺相关,这个层面就会比较漫长。
新的东西大家不用太担心,我们要去还旧债。软的东西也不用太担心,硬的东西是需要一段时间。
危中有机,硬核科技不惧时代艰难
孙乐:2020年是非常特殊的一年,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面临着诸多的不确定性,想问一下在过去一年最大的收获和挑战是什么?
李开:疫情对我们来说也是有好处的,总结下来业绩还是提升的。
现在讲新基建,一方面和5G新技术发展有关,另一方面和国产替代有关。这两方面都会有相应的增长,所以今年九州云业绩增长超乎预期。
总的来说,疫情对我们的影响不大。
孙乐:我们这一次会场的主题,因变新生,回顾过去,也展望未来,在过去20年,中国互联网公司取得了飞速的发展,我们展望下一个新的十年,中国硬科技公司要取得同样的发展速度,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?
李开:现在在会场的每个人手机都可以访问两种网络:一种是互联网,一种是内网。回到最开始我提到的《第三种黑猩猩》那本书,三种黑猩猩物种在700万年前分化,黑猩猩、倭黑猩猩之外还有人类。如果在座的各位手机除了访问互联网之外,酒店内网两种之外,还粗壮第三种网络,还要新增加一种网络——这里面有高清的视频、AR/VR,甚至还有AR和机器人结合的话,这个网络就是5G带来的新网络:边缘网络和边缘计算,是即将带来新变革的网络。
所谓的硬核,你就要敏锐的察觉到别人在某些方面尚未发现的地方,但是你的速度比别人更快,这是我们未来希望的发展方向。

